基层声音 | 苏超康:坚韧,伴我前行

12.14.2020

A:还在大学时我就了解到华蓝集团在甘蔗糖厂设计方面拥有很深的底蕴。60年代,老一辈华蓝人就参与设计建设了广西很多糖厂,还积极参与越南一些糖厂的援建,在业界都享有较高的评价。2003年毕业的时候,我先应聘了区内一个比较出名的糖业集团,但得知华蓝集团招聘制糖专业人员后,我毅然选择了华蓝。

A:刚到公司是从基层一线做起,接触大项目的机会不多。因此,个人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心态的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身在一线要干好工作,态度认真、细心负责是最关键的。

参加工作的前两年,糖厂建设处于青黄不接的时代,所以没有太多的项目让我发挥。恰好在2005年左右,广西出现了一波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高潮,区内还没有设计院开展此类业务。我们部门敏锐的捕捉到这个信息,统筹各方资源,集合力量开拓垃圾填埋业务市场。我主要负责转运站和填埋场的工艺设计,尽管不是这个专业出身,但技术是相通的,我翻阅大量的国外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书籍,然后再结合工艺设计技术,从零开始学习、专研,通过项目进行实践。

现在算算,那几年一共做了十几个垃圾填埋项目,当时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为我后续考取注册咨询师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泰国KSP糖厂是由泰国和日本合资的项目,我们负责糖厂和电厂的设计。前期资料的匮乏,设备的老化,让我们的准备工作举步维艰。语言和工作思维上的差异也让双方的沟通变得难上加难。同时还有对国际标准不熟悉、图纸的深度要求不一致等问题,让我们一度陷入崩溃。

面对困难,我们团队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对内将团队分成不同的小组,解决不同的问题,资料组负责资料收集、整理;设计组负责项目设计;后勤组负责电脑配置及美标、泰标书籍购买及解读。另一方面对外加强与泰方、日本方代表沟通,建立Q群将每天的工作计划和完成情况上传;每周末召开信息交流会。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遇到新的困难,但是团队秉持着坚强的韧劲,用汗水弥补不足,最终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当时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买夜宵。泰国当地满大街都是7-11便利店,每当我们晚上工作饿了就去买夜宵回来,吃完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团队成员结下了战友般的友谊,团队凝聚力得到了逐渐增加。

这个项目打开了华蓝集团的海外市场,整个设计团队第一次尝试打破各种制度与组织之间的壁垒,在一种新的环境中考验各专业配合;技术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让我对糖厂工艺设计有更深的理解,对海外项目的执行管理有所了解,这是我职业生涯里倍感珍惜的经历。

A:尊重自己的选择,摆正心态、持之以恒,不要轻言放弃,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未来我还希望能够把国外的新理念、新设备,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工作里,提高团队的技术力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利用制糖专业技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