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设计协同和项目建设全周期协同(BIM技术)是当下设计行业技术更新的两个重要方向。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圆规和角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设计也是一样,即便是一样的画图逻辑,也会有一千种做图方式。所以,为了将画图方式相互统一,很多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一套内部协同标准。
华蓝集团在协同设计领域上一直积极探索和实践。最开始网络兴起的时候,设计师们通过局域网共享文件夹的方式进行设计工作,设计过程中沟通不顺畅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设计进度。
(建筑提资底图)
2010年前后,随着协同设计的理念和软件应用的兴起,集团意识到,按照传统的工作模式比较损耗时间,必须立刻调整。
于是立即组织员工到各地考察调研,并将调研成果分类整合,召集各个专业讨论协商,根据集团的制图标准,制定出了一套基本符合集团工作模式的CAD绘图统一标准,同时基于该标准开始了二维协同设计软件的应用推广工作,这就是华蓝集团CAD二维协同设计标准的初始版本(1.0版本)。
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将协同工作做到更好。2016年,在协同应用的基础上,华蓝集团专门成立协同设计课题小组,并在协同设计领域上尝试了新的思路,将二维协同系统与金慧综合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因此产生了CAD二维协同设计(2.0版本),项目各项数据现实同步更新。
2020年疫情期间,华蓝集团开放内外网权限,打破空间地域限制,使文件可以“云共享”,达到了标准意义上的“云协同”。尽管设计师们不在同一处,依然可以顺畅进行异地办公,这也形成了新的CAD二维协同设计(2.5版本),在协同设计领域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
CAD二维协同设计常用于模块化、标准化、易复制的民生类和地产住宅类建筑,比如华蓝集团的南国乡村、威宁·世纪花城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海丝首港等都使用了这项技术。
项目建设全周期协同(BIM技术)是自最初决策至最终使用乃至终止使用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涉及多重领域、多方主体、多线业务。更有利于实现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为核心的传统管理。
工程总承包模式(以下简称“EPC”)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用,承包方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承包的先进建设模式。
简单说,设计牵头的EPC是以设计为主导,提供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服务,为工程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最终交付给建设单位一个完整的建筑产品。BIM是EPC建设的重要工具,是助推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它使EPC项目建设更合理、更高效,并且具有可视化、立体化的特点。
自2011年起,华蓝集团率先对设计牵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探索,以设计为导向,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与BIM技术有机结合,对项目设计、管控、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BIM技术适用于造型独特、结构复杂的大型公建建筑,比如华蓝集团建设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五象医院、南宁会展中心扩建项目、南宁市民中心,以及参与设计的泰国KSP糖厂及发电厂建设项目等项目中都在BIM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屡次获奖。
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项目建设中,由于该项目工期紧、体量大、专业多、造型复杂、场地高差大、分包多。因此,项目建设需要全过程管理,项目多方需要协调,BIM技术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设计方,有利于设计的前期比对和优化,轻松把控设计进度与质量,例如在方案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方案比选,打印3D模型供相关领导和业主进行方案确定;
(BIM模型的比选并进行3D打印)
对于施工方,可以通过BIM模型来查看图纸质量、BIM管线预埋、有效规避风险,例如利用BIM技术模拟室内水平病人流线、医护人员流线、洁物流线、污物流线,有效避免了流线交叉的问题;
(利用BIM模拟医疗流线)
对于监理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的同时提高项目可控性。例如借助BIM技术模拟整个技术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关键节点反复演算,进行特点关注,提高监理方监测的工作效率。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项目利用BIM核心技术,相对合同工期提前2个月实现竣工验收,提前7个月实现主体封顶,76天实现完满交付。刷新了传统医院项目的建设速度,被业界称之为“国壮速度”。
该项目还斩获不少奖项:
不忘初心,携手共进!未来,华蓝集团将继续在“协同设计”领域上努力探索,深耕力行,不畏挑战,在协同、设计领域上不断优化革新,给城市建设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市民塑造更好的人居空间。